(攻击伊朗核设施,可以极大程度缓解以色列目前的“安全压力”)
1、以准备对伊核基地下手,特朗普紧急喊停
据美媒报道,以色列已经制定了一项大胆而极端的行动计划,准备通过特种兵突袭和空袭相结合的方式,破坏伊朗的核设施。这套计划的核心目标是要将伊朗的核武器研发进度推迟至少一年。
这样的策略如果成功,不仅能缓解以色列的安全压力,还能在道义上占领国际舞台的制高点,因为他们的立场是:为了阻止核扩散。
其实早在2005年,以色列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当时,在基内格夫沙漠,他们还进行了模拟训练,使用特种兵和F-15战机进行协同作战,先轰炸,再派兵潜入。那时候,这套计划由时任总理沙龙亲自批准,可以说是早早就为以色列后来的军事动作打下了基础。
但最后以色列突然停下来了,为什么?
(以色列早已准备好了攻击伊朗核设施行动,特朗普认为时机不到)
是因为遭到了特朗普的阻止,从以色列自身条件来看,要想独自完成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伊朗的防御部署可不是放在那里看的,想要绕过这些眼睛和导弹绝非易事。
此外,伊朗核设施藏得深远,距离以色列本土超过1000公里,没有美国的帮助,想要飞到那么远的地方,然后再全身而退,是完全不可能的。
2、美国不似当年冒进,想和伊朗和平解决矛盾
现如今,美国对伊朗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军事打击,而是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试图限制其核计划。毕竟,动用武力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难以预料后果。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1980年的“鹰爪行动”正是美军的一次惨痛经历。
当时,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伊朗,试图解救人质。然而,这次行动因天气和操作失误而告吹,成为军事史上的一大败笔,这样的经历让美国对武力手段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比起军事手段,与伊朗谈判解决问题,更符合美国当下利益)
因此,特朗普政府正在极力推进与伊朗的会谈,期望通过协商达成一个新的协议,限制伊朗的核能力。4月12日,美国与伊朗在阿曼进行了第一轮会谈,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交锋。虽然这些谈判过程并不容易,但至少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一个平台。
然而,对以色列而言,伊朗的核计划就像是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即便有一丝的放松,也是危险的。因此,以色列对美国的谈判策略可以说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一方面,他们希望美国能够在外交层面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美国的妥协可能导致伊朗在核问题上占得先机。
3、伊朗浓缩铀丰度值,超过了“和平”范畴
当然,伊朗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需要明确的是,按国际通行标准,民用核能的铀浓缩水平通常只需达到20%左右,但伊朗却将其大幅提高到了60%。这让外界不禁怀疑,伊朗的核计划究竟是用于和平用途,还是另有所图。
(伊朗铀浓缩接近核武品质,“和平用途”的说法难以获得外界信任)
在核技术界,90%的浓缩度就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伊朗的一再试探,实在难以说服他人相信其无意于核武器。
同时,国际机构核查员还在一些未申报的地点发现了浓缩铀的痕迹。这些地点的存在及其秘密运行,使得外界对伊朗的核计划疑虑重重。倘若这些设施真是为军用目的而建,那意味着伊朗一直在隐秘地提升核能力,这无疑让局势更加复杂化。
在这盘复杂的棋局中,伊朗并非没有顾虑。一方面,他们需要维持内部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不过,伊朗对放弃核计划一事显然没有妥协的打算。他们认为,拥有核技术是其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即便在与美国的会谈中,也很难想象伊朗会完全放下手中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