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2020年选定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全资子公司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造船厂承建星座级。海军当年开展FFG(X)护卫舰竞标时,特别强调选用现役成熟设计以降低风险。FREMM护卫舰改型目前已在意大利、法国、埃及和摩洛哥海军服役,印尼订购的版本正在建造中,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设计,海军最初想法也是短平快拿来就用。USS Constellation于2022年8月开工,目前海军已订购6艘,计划首批建造至少10艘,首舰预计2029年交付。
面对舰艇建造进度的滞后,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在海军联盟2025年海空天博览会上做出了重要承诺。他表明,海军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以消除资源浪费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这一承诺反映了美国海军对于造舰延误问题的重视,以及对于提升造舰效率和确保国防开支效益的决心。
海军部长的这一承诺,不仅是对国内造船业的鞭策,也是对国际竞争对手的一种回应。在全球海军力量对比中,造舰速度和效率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国家海上战略优势的体现。因此,美国海军部长的承诺,无疑为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海军未来造舰进度和军事工业能力的重要窗口。
美国海军的FFG(X)护卫舰项目,自启动之初便备受瞩目。项目背景源于美国海军对于新一代多任务护卫舰的迫切需求,旨在强化其海上作战能力,特别是在对抗日益复杂的海上威胁时,能够提供更为灵活和有效的响应。为此,海军特别强调在竞标过程中选用现役成熟设计,以期降低项目风险,缩短建造周期。
FREMM护卫舰改型作为一种已被多国海军采用并证明其性能的成熟设计,自然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优先选择。海军最初的想法是采用快速跟进的策略,通过直接引进这一成熟设计来迅速增强舰队实力。然而,尽管FREMM的设计在国际上广受好评,美国海军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预料之外的挑战。
技术变更是大型舰艇建造项目中常见的现象,但美国海军星座级护卫舰项目中的技术变更却显得尤为显著。海军要求对柴电和燃气涡轮联合推进系统以及相关机械控制系统进行重大改动,以增加居住性和生存性要求。此外,海军还决定更换格子桅杆,这些设计上的变动导致了舰艇比原设计长度增加7.31米,水线宽度增加1.07米,排水量增加了约500吨。与原版FREMM相比,星座级在物理尺寸和排水量上显著增加,整体配置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这些重大的技术变更不仅导致了设计工作的延误,而且造成了项目成本的显著上涨。单舰成本从最初的10亿美元飙升至14亿美元,这一增长幅度超出了许多业内人士的预期。在舰艇建造领域,成本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星座级项目的成本上涨无疑加大了海军在预算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压力。
舰艇建造进度的延误往往会对海军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海军星座级护卫舰原计划2026年交付,但由于设计变更和技术难题,目前预计推迟至2029年。这一延期意味着海军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将新舰投入使用,进而影响到舰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除了技术因素导致的延误外,产能不足也是制约项目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芬坎蒂尼集团承认,尽管马里内特造船厂的设施经过升级后完全具备年产两艘护卫舰的能力,但现实中却面临着焊工、船体装配工等钢铁行业技工短缺的困境。这种人力资源的瓶颈不仅限制了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而且也给项目的按时完成带来了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技能工人的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但对于高度依赖熟练劳动力的造船业来说,这一问题尤为严峻。
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政府政策对于国内造船业的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政府近年来逐渐意识到,数十年来对商船建造能力的忽视已导致国内造船业的衰退。特朗普总统签署的《恢复美国海洋主导地位》行政令指出,与中国占据全球一半市场份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盟国与战略竞争对手的造船成本远高于对方。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行政令要求国防部长、商务部长、交通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长在45天内提交美国政府用船建造评估报告。报告中需提出具体建议,旨在增加本土造船参与者,降低水面/水下/无人系统项目成本超支和生产延误。此举表明,美国政府有意通过政策调整来提升本土造船业的竞争力,以及优化国防开支的效益。
在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的海军造舰能力时常成为比较的焦点。美国海军星座级护卫舰开工两年多,建造进度仅10%的情况与中国造舰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网络论坛和军事评论中不乏网友指出,在中国,相似规模的舰艇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建造完成,这一对比反映出美国在造舰效率上的低下。
这种观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海军目前面临的挑战。在全球海军力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造舰速度和效率的差异不仅关系到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更影响到国际战略平衡。美国海军星座级护卫舰项目的延误,不禁令人思考其未来在海上力量投射和战略威慑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