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

三河“禁色令”闹剧究竟是怎样上演的,仍有问号要拉直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4月15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政府官网发布《情况通报》称,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据4月15日顶端新闻报道)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4月15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政府官网发布《情况通报》称,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据4月15日顶端新闻报道)

三河“禁色令”闹剧究竟是怎样上演的,仍有问号要拉直

情况通报截图(图片来源:廊坊市政府官网)

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可以说是一出荒唐的闹剧,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作怪,不顾商家经营的客观实际,不尊重市场规律,不尊重商家的自主权,在广告招牌上搞整齐划一,规定广告牌匾的所谓设计负面清单,“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如此违背常识与常情常理的折腾,毫无法治意识与权力的边界感,简直是胡作非为,既劳民伤财,又损害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形象。

按权力审美的喜好统一商户招牌设计的,可以说并非三河市的首创,拿商家招牌乱折腾的屡有报道,但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搞得舆论沸腾的,那还少见,市委主要负责人因招牌的规范问题被免职处理,三河市可能是开了先河,究其原因,只因“禁色令”太荒谬。

三河“禁色令”闹剧究竟是怎样上演的,仍有问号要拉直

展开全文

招牌被改成了绿色(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目前的处理结果算是对闹剧有了个交代,但网友仍感到不解,纷纷质疑:上述通报中被免职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是谁、为何不直接公开姓名等,认为该《情况通报》不够透明。虽然从常识而言,一般能猜到“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是谁,但毕竟没有明示,就只能是理论上的“对号入座”。

从理论上而言,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既可能与此事有直接关系,也可能是间接关系,是对此事负有领导之责,在具体的问责没有清晰之前,就仍有多个问号需要拉直。三河“禁色令”闹剧究竟是怎样上演的?这背后的决策过程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推动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有没有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形?有没有擅自扩大规划的适用范围?倡导为何变成了强制?究竟是谁导演或执行导演了这荒唐的一幕?

据报道,三河市政府官网公布的对《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解读内容提到,以“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打造燕郊城区。该《导则》内容包含建筑形态、高度、色彩、亮化等各类城市设计内容以及市容市貌、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内容。据称,该《导则》的编制工作得到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市政服务等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并广泛征询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过市规委扩大会、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

三河“禁色令”闹剧究竟是怎样上演的,仍有问号要拉直

有商户坚持没改招牌(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那么,是谁把红蓝黑三种底色的广告牌匾与“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对立起来?有无揣摩或迎合的情形?是否为了投谁所好?在决策与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不同意见?有没有听取过不同意见?有没有以群众是否高兴为依据?是否不顾反对意见而恣意妄为?

虽然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此事的真相仍有待进一步揭晓,因为既事关接下来的追责问责,也事关接下来的健全长效机制。只有调查清楚各个环节,将相关问号拉直,才能找到教训所在,才能做到精准问责,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该谁承担的责任就该谁承担,并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健全机制上查漏补缺。

此事教训深刻,又不新鲜,权力审美往往与长官意志、一言堂有关,权力任性与权力得不到应有监督有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科学决策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只有完善相关决策与执行机制,从根本上约束权力审美那一套的作怪,才能避免“禁色令”这样的闹剧。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2024aish.bbs8.xyz/2371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